延華新聞

共話“十四五” 尋夢新征程|延華2020年度智慧城市研究院綠色節能專家沙龍圓滿舉行

發布時間:2020-12-22被閱次數:3421 來源:



12月19日,一年一度的延華智慧城市研究院綠色節能專家沙龍在延華智慧城市體驗中心圓滿舉行。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標準定額司副司長郭理橋、黃浦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二級調研員張金元以及來自上海市建筑科學研究院、華建集團華東建筑設計研究總院、華建集團上海建筑設計研究院、上?,F代建筑設計(集團)、上海市節能減排中心、上海市質量監督檢驗技術研究院、上海質量管理科學研究院、上海市房地產科學研究院、交通大學、同濟大學、上海大學、上??萍拣^、新虹橋中心、上海博寧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等多個政府相關機構、行業協會、科研院所、高校、用戶和資產管理公司的專家學者們匯聚一堂,共同為“十四五”大型公共建筑能效提升領域的規劃發展以及延華智慧節能業務的展望出謀劃策。



領導致詞

國家住建部標準定額司副司長

郭 理 橋



《城鄉建設綠色發展科研重點項目構想》

郭司長介紹到,“十四五”期間,國家將圍繞城鄉建設綠色發展需求,以綠色低碳城區及高品質綠色建筑為切入點,重點研究建筑品質和性能提升、既有建筑性能提升綜合改造的關鍵技術,逐漸推動生態改善和城市更新,步入高品質可持續發展之路,為百姓提供宜居宜業宜游的綠色生活環境。他還以瑞典哈馬碧湖城、英國倫敦金絲雀碼頭和漢堡港口新城三個知名國際項目為例,分享了國際上舊城改造、城市更新和可持續發展的先進經驗,為大家開啟發了思路,開闊了視野。

延華集團董事、聯席總裁 

于 兵


《延華智慧城市大型公共建筑能效提升創新思考與探索實踐》

于總圍繞“安全、健康、綠色、智能”關鍵詞,介紹了過去一年延華的創新發展和探索實踐。近年來,延華不斷升級理念,以顧問咨詢服務為引領,以智慧物聯技術、物聯云管平臺、AI智能巡檢等前沿科技和產品開發為核心,開展創新研究,探索綠色生態城區可持續發展和綜合節能項目全生命周期立體管控,充分發揮平臺價值和優勢,深化以能效管理為特色的智慧化設施服務體系,協助城區先行先試集中統一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實現城區更高質量的綠色發展。

行業專家真知灼見




同濟大學教授  龍惟定

 龍老師指出,2060年實現碳中和,是中國向世界承諾的既定目標,而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上的規模應用,就顯得尤為重要,需要更多專業的協同。未來,在更廣闊的區域和城市范圍內,更需用互聯網思維,考慮可再生能源的綜合規劃和利用。此外,人工智能技術在建筑能源運行管理上有重要意義,延華已有成熟的建筑管理模式和大數據積累,建議就大數據分析做更多的實踐和研究,為樓宇的可持續發展助力。




上海市建筑科學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

總工程師  徐  強

 徐總講到,中國近期向世界宣部了2030年實現碳達峰的目標,而我國城市建筑面積的增量和品質提升,則將帶來用能的剛性增長至少會維持10年以上,中心城市的碳達峰可能晚于全國的平均水平。奧林匹克精神強調“更快、更高、更強”,相信未來,5G、云計算等前沿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節能技術創新突破和人工智能技術的深度應用,將帶來更快的運維響應時效、更高節能效率和更強的節能智慧,助力“十四五”大型公共建筑能效提升和我國碳達峰目標早日實現。

 

原華東建筑設計研究院總工程師 
胡 仰 耆

胡總強調,在大型公共建筑綜合節能改造項目中,空調水系統至關重要,需要關注水系統的溫差,特別是冷水系統的溫差。一個系統里兩種末端可以同時并存兩種不同的溫差,將最大限度的控制水量的使用。同時,他也建議延華未來可以與其他企業和單位共同建立相關的課題研究,深度研究兩聯動系統對于醫院建筑冷熱供水的能效和經濟、社會價值,有效助力“十四五”大型公共建筑能效提升工作的開展。

 

上海大學教授   趙哲身 


趙教授指出,智慧城市項目的推動,需要重點關注幾個問題:一是需要確定平臺數據采集的標準,數據標準關系到數據的利用和AI技術的應用;二是需要統一CIM和BIM的技術標準,確保能耗監測平臺與區域級的CIM平臺互聯互通;三是精益化調試,調試在歐美已成為方向,國家和上海市也已在制定相關政策標準。趙教授建議延華的平臺產品可進一步增加感知的維度,為建筑本身服務。
 
   


上海市節能減排中心副總工程師
齊  康

齊總談到,在建筑節能領域的三大群體是政府、用戶和物業。對于政府部門,首先需要研究建筑節能和低碳環保的解決方案,以及亟需改善的問題;對于物業,樓宇管理的高效智慧化將逐漸凸顯,需更加關注建筑如何與能耗數據、設備數據有效結合,助力樓宇提高智慧管理能力;對于用戶,健康生態需求、疫情防控需求、環境管理需求同樣也是未來行業關注和改善的焦點。

 

上海市質量監督檢驗技術研究院主任  

印  慧

 印主任提出,大型公共建筑能效提升項目節能量的測評,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課題。影響節能量的評估和檢測的因素相對復雜,涉及氣候、能源用量、建筑業態等因素,如何科學的實現能效提升的效果,值得研究和探討。建議延華可以基于大量樓宇項目的實踐積累,加強測算和研究,使得節能效果能夠公平、合理的被評估。


 

同濟大學教授  張旭

 張教授講到,企業品牌來自于對細分市場的堅持。長三角地區的VOC排放超標問題一直備受關注,延華作為一家以建筑智能化起家的上市企業,業務也涉及環保監測和排放治理,希望延華能夠繼續在環保領域有所堅持,為環境減排做出新的貢獻。

 

同濟大學教授 張春路

張教授認為,要實現建筑的能效提升,需要從三個方面考慮:一是產品設計,二是系統設計,三是系統運維。產品設計中,需考慮精細化的定制,做創新性的、突破性的設計;系統層面,需開展集成設計,充分考慮實踐因素;系統運維層面,存在數據大而不全和大而不精的問題,需從源頭完善。從產品設計到系統運維,需要快速的迭代,找到設計、生產和運維單位之間的合作模式,才能滿足能效提升的需求。

 

 

同濟大學副教授  李錚偉

李教授結合延華未來的發展方向,提出了幾點干貨建議:一是立足節能改造業務,向其他業務方向拓展,與用戶群體建立更緊密的聯系;二是結合暖通系統調試方面的優勢,向自動調試和全生命周期調試方向發展;三是發展基于BIM的控制平臺,助力企業在系統運維方面發揮更大優勢。

 

 

黃浦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二級調研員 
張金元

張主任用九個字對本屆沙龍論壇做精彩點評:一是“站點高”,住建部領導高屋建瓴,帶來了國家住建領域建筑節能的遠景規劃;二是“視野廣”,論壇分享了國際先進案例,為大家開拓了視野;三是“內容深”,行業大咖的深刻見解,為開展建筑節能開闊了思路。張主任感謝領導和專家對建筑節提出的寶貴建議,希望行業能夠繼續凝聚合力,協助黃浦區“十四五”大型公共建筑的能效提升工作目標圓滿達成。







 時光荏苒 

不知不覺

綠色節能專家沙龍

已經走過9個年頭

 

您的每一次指導

都讓我們充滿信心

是我們進步的強大動力

 

路漫漫其修遠

在今后的歲月里

期待與各位專家一起

風雨同舟,乘風破浪

創造更加輝煌的明天

 

如需轉載請簽注以下信息:
文章標題:共話“十四五” 尋夢新征程|延華2020年度智慧城市研究院綠色節能專家沙龍圓滿舉行
文章鏈接:http://www.pouchapalooza.com/index.php/Home/article/detailPage/parentID/1480/cat_id/1482/artID/4126
中國|智慧城市|智能建筑|建筑節能|系統集成|解決方案-延華智能


[上一條]坐看云起笑迎春風、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 延華醫療舉辦廖總、羅總歡送座談會
[下一條]2020上海智慧城市定向賽 | 延華智慧打卡點精彩又雙叒叕來啦!
成員單位
東方延華
武漢智城
海南智城
延華高投
成電醫星
荊州智城
投資者關系
信息披露
問答專區
投資者專線
人才信息
人在延華
人才戰略
人才招聘
新聞與觀點
延華新聞
媒體報道
行業聚焦
站內鏈接
關于延華
聯系我們
合作伙伴招募
網站地圖